沒有人天生就知道怎么當家長,對待孩子學舞蹈的觀點和態度也是在一點一滴的經驗中慢慢形成的,為了避免家長對舞蹈學習形成錯誤的觀點,舞蹈老師不僅要教好孩子,還要注意與家長的充分溝通,家校配合才能讓孩子在陽光向上的氛圍中健康成長、學有所成。
案例一
在上舞蹈課的時候,有的家長看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開小差了,或者孩子一個動作做不好,沒有跟上節奏,就忍不住對孩子現場指導起來。甚至還有的家長會著急地上去把站在隊伍中學舞的孩子收拾一頓,告訴他腳應該怎么樣放,手應該怎么樣放。
有時候遇到這樣急躁的家長,或者特別愛上來“收拾”孩子的家長,我會告訴他:“請你站在后排,跟著老師和孩子一起,感受一下這個舞蹈。”很多家長都會知難而退,他們甚至連兩節課都堅持不了。
如果他們沒有親自體驗的話,他們可能就會說孩子:“你怎么這么笨,這么簡單都學不會!你怎么還沒有學會!”看起來非常簡單的轉動、律動,他們學習之后就會知道,體育舞蹈并不是他們想象的那么簡單,這樣他們就絕對不會再說孩子了。
我經常跟家長說,把孩子送來跳舞,就像在家里種一盆花一樣,把一顆種子埋到花圃里,需要澆水,需要陽光的照耀、合適的溫度,經過時間的等待,才能長出嫩芽,然后才能逐漸長大,慢慢長出茂盛的葉子。
案例二
很多家長對舞蹈學習的過程并不是特別了解,學舞蹈一段時間下來,家長們往往著急讓孩子們出成果。他們總會這樣問老師:“怎么我家孩子半年也沒學會幾個動作?怎么一年也沒有學會幾個套路?”
如果我們只是從讓孩子堅持一個業余愛好的角度來說,只要好好堅持下去,只要孩子練習達到了一定程度,那么他的舞蹈質量肯定會有變化。舞蹈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和學習,才能變得好看、漂亮。如果家長讓孩子學舞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快出成果,那么這個目的就已經脫離了業余培訓的初衷了,大多數家長也會因此而感到失望。
一些家長帶孩子學習舞蹈,會這樣跟老師說:“沒關系,老師,我的孩子你不要對他要求太嚴格,我們也沒有什么過高的期望,就是讓他來玩一玩。”但是如果這個孩子的周圍有進步特別大、特別努力的小朋友,這些家長的心態又發生了變化。“我們家孩子和XXX一起來的,為什么他比我的孩子進步大?為什么他們家孩子比我們家的孩子跳得好?”
家長的態度往往會決定孩子能學成什么樣,那些進步特別大,回家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,堅持每天進行5-10分鐘練習的小朋友,比只在周六周日課堂上學兩個小時的孩子進步太多太多的。
隨著孩子學舞時間的增加,很多家長的觀點、心態也會慢慢發生改變。我經常跟家長們交流,告訴他們,在一個事情上付出多少,才會收獲多少。我也經常跟小朋友們講:“凡是你看到的周圍比你跳得好的小伙伴,那一定是因為他比你努力得多。除了你們共同學習的兩個小時之外,他平常的時間,一定是在付出的。”家長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,要告訴孩子:在這個世界上,沒有什么成功是不需要汗水和堅持來換取的。
案例四
參加比賽沒有拿到第一名,不學了;參加表演,沒有拿到一等獎,不學了;在課堂上,跳得沒有別的小朋友好,不學了……家長們這些帶有“功利心”的觀點,往往會導致孩子學舞的半途而廢。
抱有以上觀點的家長往往功利心太重。我常常反問這些家長,我們的小朋友在學校里學習文化課,如果不是全班考第一,全年級、全校都考第一,你是不是就不讓他去上學了?每一個人手伸出來,五根手指都不一樣長,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個性,所以也不可能在舞蹈學習中全部達到最好。
如果父母都抱著這樣的心態,那么將來受苦的是孩子自己。學舞蹈不是為了拿成績,拿獎牌,也不是為了攀比,跟別人做一些無謂的比較,學舞蹈是為了孩子的興趣,讓孩子在舞蹈中感到快樂、得到成長。
案例五
有的時候孩子不來上課,往往是家長的不堅持,總是找借口為孩子“請假、曠課”。今天下雨了,算了,還是不去了;今天刮風了,算了,請假吧;今天家里吃酒席,要帶著孩子一起去……“舞蹈培訓班而已,缺兩次課有什么關系?”家長的不負責任最終也會導致孩子的學無所成。
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遇到這樣的家長,我們最好好言相勸、善意提醒,讓孩子盡可能不要缺課,但是不能逼太急,強求會引起反效果。同時,我們也可以制定補課制度,讓孩子盡可能跟上學習進度,減少因為缺課而造成的學生流失率。
案例六
很多家長認為,在孩子學習舞蹈的過程中,家長們需要做的,只是把錢交了,按時把孩子送到舞蹈室就行。至于孩子的舞蹈跳成什么樣,學得好不好,都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,跟家長沒關系。
家長們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,而且是不負責任的。其實學習舞蹈跟學習文化課一樣,如果家長對孩子不監督,不在課后進行延續管理,那么孩子的學習質量可能就不會太理想。而想要讓孩子完全靠自覺學習是非常難的,除非他非常喜歡舞蹈,但是這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。適當地提醒家長:監督、鼓勵孩子在家里學舞,是提升舞蹈技術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。
案例七
一些老師在給學生上小課的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孩子來到學校之后,就跟老師說:“我媽說今天要上XXX內容。”或者說:“我媽媽讓老師給我編個新套路。”
這樣的家長是屬于“太負責任”型,他們的做法的的確確是在為孩子好,但是他們的做法也并不符合孩子的具體學習情況。一方面,在舞蹈教學中,老師們會根據孩子的舞蹈基礎和學習狀況來決定教什么,課程進度是不能隨意打亂的;另一方面,大多數俱樂部的老師都是非常專業的,家長們對孩子舞蹈學習的干預,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。遇到這樣的情況,老師應該旁敲側擊、委婉地讓家長明白,他們以上做法的不合理性。